芍药,中国原产的传统名花,“百花之中,其名最古”,据说是中国栽培最早的一种花卉。中国的芍药栽培对世界芍药品种的形成影响最大,所以中国被誉为“芍药之母”。我国何时开始栽培芍药很难确定,有人根据《古琴疏》所说:“帝相元年(帝相为夏代第五个君王,约公元前1936年至前1909年在位,居帝丘——今河南濮阳西南),条谷贡桐、芍药,帝命羿植桐于云和,命武罗伯植芍药于后苑。”认为中国的芍药栽培始于夏代。但《古琴疏》是宋代虞汶明编写的,所以并不可靠。屈原(公元前340~前278年)的《离骚》中有“畦留夷与揭车兮,杂杜衡与芳芷”,有人认为留夷即芍药。有学者考证汉时长安地区就有栽培芍药。花卉史研究表明,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宫苑中栽培观赏芍药就常见。南朝·陈朝的姚察(606年之前)《建康记》载:“建康出芍药极精好。”《晋宫阁名》记有:“晖章殿前,芍药花六畦”。芍药最早的人工栽培应该主要就是用于观赏和美化,求的是枝繁叶茂花盛,芍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取其根则死,取其部分根则影响其壮大,所以可以认为早期的芍药栽培一般不用于药用。无证据表明秦汉时代具有大规模栽培商品芍药,而且当时野生芍药资源丰富,所以认为秦汉时代的药用芍药主要来自野生品应该还是可靠的。尚志钧等学者认为,当时的药用芍药很可能来自于芍药属的多种芍药的根,其来源有一定的品种混杂性,包括芍药Paeonia 1actiflora Pall.、草芍药Paeonia obovata Maxim.(草芍药在中国地理分布最广,花多白)及其变种,可能还包括今天的牡丹花(历史上牡丹花有木芍药之名)。史料表明,大约五代时期,中国江南地区才开始大规模种植芍药,所以可以认为五代之前,医家所用的芍药基本都是野生品。